内蒙古奶牛养殖陷入困境 农村信用社贷款难以收回

    发布时间:2007-05-17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奶农老耿每天早晨5点起床喂牛,6点和老伴一人牵两头奶牛去200米外的奶站挤奶,到晚上6点再去挤一次奶,从2004年村里有了奶站开始,他和老伴就这样天天雷打不动。
      老耿叫耿天恩,今年50多岁。他家在内蒙古凉城县炉子店村。在村里他算是养奶牛大户,现在,他有8头奶牛,其中4头产奶,4头吃“闲饭”,总共每天产奶不到150斤。一个月前,企业收奶的价格终于涨了3分钱,达到了1.76元/1公斤。
      说起效益,老耿连连摆手说,不挣钱。老耿一脸的无奈,他说,他现在是养也不是,不养也不是,只有硬撑着。
      今年,炉子店村19户奶农几乎家家都有处理牛的。“两三千元一头就卖了,买时是一万四五呀。”奶农说。现在养牛不如上山打石头,一天最少能挣50元。
      村里的奶站刚建时是3家投资,因为不挣钱,现在也只剩1家在维持。奶站的管理者说,现在到奶站挤奶的牛是4个村(自然村)的50多头牛,比前两年少了20多头,每天收奶不到1吨。奶站为企业收奶,每收1吨奶,企业给180元管理费,因为克扣,拿到180元的时候不多,每天除了煤水电等费用外,大约挣100元左右。
      管辖凉城县的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区,从2003年开始为了引进乳品企业,大规模动员农牧民养奶牛,像炉子店村一样,曾经被官员和农牧民看好的奶牛养殖这个“朝阳产业”,的确给他们带来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但这个日子太短了。可以说,乌兰察布市所有养奶牛的农牧民与炉子店村奶户的遭遇是相似的。耿天恩对此感触颇深,他说,为了养奶牛,他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了,还欠着一屁股的债。如今奶价太低,饲草料价又太高,再加上给牛看病和防疫等投入,养牛实际在赔钱。他尤其不明白,农民是卖奶,企业也是卖奶,价格竟然相差那么大。就算企业的费用高,但也不能差那么多吧?
      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的市场上,经过企业生产的普通塑料袋包装的纯牛奶1公斤卖4元左右,而像一些所谓的“高端”牛奶,每箱(3公斤)卖48元(优惠后的价格)。还有更“高端”的牛奶,价格卖得更高。
      记者问老耿,奶农的牛奶每公斤卖多少钱合理?答,别多,两块钱就行了。
      近10年的时间里,企业给奶农的收奶价格一共才涨了不到1角钱。
      因为奶价太低和克扣等原因,通辽市多次发生奶农与企业的严重冲突。多年来,内蒙古的奶牛养殖几乎是围绕着企业在进行,在政府的号召和扶持下,“百万农牧民”仿佛是一夜之间便养起了奶牛。包头市大部分农民过去并不养奶牛,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奶牛养殖政策性文件后,奶牛养殖迅速升温。土默特右旗一位农民回忆说,那时(指养牛)是政府比企业着急,企业比农民着急,他们恨不得所有农民都来养奶牛。而现在不同了,着急的就剩下农民了。 平价好用眼霜晒后祛痘产品哪种好补水怎么样可以快速减肥排名减肥瘦身方法为什么没有用
      在包头市,两年前一头优质澳牛最高卖1.8万元,现在7000元也无人买。一头母牛犊也跌到了几百元,而两年前一头母牛犊最高能卖8000元。与奶牛市场相反的是,饲草料价格在逐步上升,普遍使用的正大饲料每公斤由0.325元上涨到0.465元,饲草每公斤由0.075元上涨到0.2元,部分农村上涨到每公斤0.275元。
      内蒙古奶牛养殖走入困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整体饲养管理水平底,大部分养殖依然停留在一家一户的散养上,这其中有农民自身的原因,同时也说明政府在这方面只注重了暂时的效应,而忽略了长期性和科学性。另外,长大了的企业对奶农的回报和扶持力度也远远不够。因此,目前在内蒙古处理奶牛的现象非常普遍。记者在呼和浩特市采访发现,这里的收奶价每公斤虽然比外地的高几分钱,但奶牛的数量也在锐减。像养殖大村章盖营、合林等村奶牛的头数这两年年平均减少约20%到30%左右。减少的原因就是因为奶牛养得太艰难了。土默特右旗毛岱村一个奶站管理员说,从2002年7月建站后,进站挤奶的牛每天最多时达到了80多头。现在每天进站的牛只有21头,收奶300公斤。2004年,该奶站汇入奶款是262.8万元,2005年下降到113.4万元,到2006年仅仅达到45.49万元。
      土默特右旗威俊村农民吕志强是内蒙古自治区十届人大代表,他今年在人代会上的提案就是奶牛的问题。他发言时算了一笔养牛的账,养1头牛1年的投入是9000元左右(不包括劳力),而两三年前只要六七千元就够了。年产6吨奶的牛还能挣一点儿,如果是年产4吨以下奶的牛,显然是赔钱在养,这样的牛恰恰又是普遍的。
      老吕去年一下子处理了13头奶牛,就这样,他还欠着信用社13万元的贷款,一年就要还利息9780元。他说,这两年村里的养奶牛户都在处理牛,把奶牛当成了菜牛卖。
      在内蒙古一些地区,由于购买奶牛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有的贷款甚至达到了60%以上。目前,奶牛养殖滑坡,抗风险能力下降,奶牛贷款事实上已经进入了风险期。以包头市贷款余额最多(数据截止到2006年底)的土默特右旗为例,各级信用社自2002年开始发放奶牛贷款,到2007年9月1日,这些贷款就将全部到期,预计到期后按四级分类正常转入不良贷款金额约2.55亿元(已剔除收回部分),加上其它不良贷款9300万元,到兑付期合计不良贷款金额将达到3.48亿元,约占46.4%。仅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无疑要大大影响对农村和牧区建设的资金投入。
      自治区奶业协会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说,一要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意识,真正为奶农创造好的养殖环境。二要指导奶农科学养殖。三是奶牛养殖的风险基金等扶持政策要落实到位。四要积极协调乳品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制定鲜奶的收购价格,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和鼓励当地发展乳品加工企业,打破单一的鲜奶销售渠道对奶牛养殖的制约。
    分享至:

    版权所有河北省奶业协会©2003-2019 冀ICP备19003080号

    地址:石家庄新石北路380号卓达院士大厦1312 河北省奶业协会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839635 15932668866(微信同步)